背景:

大学 - 中国 - 书籍 - 教育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

刘道玉

点击量:223

试读量:0

购买量:0

分类:教育

字数:0

开本:16

更新时间:2017年12月12日

作者

+
刘道玉
  1933年11月生,湖北枣阳人,汉族,中共党员。著名教育家、化学家、社会活动家。1977年,出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为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和恢复统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年~1988年,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期间,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推动学分制、主辅修制、插班生制、导师制、贷学金制、学术假制等改革,领风气之先,拉开了中国高教改革的序幕,影响极大,被誉为“武大的蔡元培”、“永远的校长”。尽管后来被免职,但诸多改革仍延续至今。1985年,获法国总统密特朗最高荣誉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勋章。其著作多在创造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有《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造教育概论——知识?智力?创造力》、《创业与人生设计》、《创造思维方法大纲》、《创造教育新论》、《中国高校之殇》等多部著作。

目录

+

《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 》 第1部分

第01卷 第一章 塑造灵魂的故土

第01卷 (一) 8岁开始的启蒙教育

第02卷 (二) 小小的牛倌

第03卷 (三) 栖人檐下的小学生活

第04卷 (四)冒名顶替的初考

第05卷 (五) 《三人行》的风波

第06卷 (六) “假文凭”进高中

《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 》 第2部分

第01卷 第二章 读书到苦方觉甜

第01卷 (一) “乱点鸳鸯谱”—珞珈山

第02卷 (二) “梦想剧场”—我的诺贝

第03卷 (三) “耐(奈)温”将军

第04卷 (四) ”三点式“的读书法

第05卷 (五) 通过俄语学习英语

第06卷 (六) 在郭和夫的研究室作毕业

第07卷 (七) 政治运动中的角色行为

第08卷 (八) 诺贝尔奖牌挡不住丘比特

第09卷 (九) 白手起家搞科研

《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 》 第3部分

第01卷 (一) 留苏预备部

第01卷 第三章 莫斯科的526天

第02卷 (二) 第一列宁大街30A号

第03卷 (三) 中将克努扬茨院士

第04卷 (四) 玛丽娅老太太

第05卷 (五) 紧张而有序的留学生活

第06卷 (六) 我在莫斯科的唯一夏天

第07卷 (七) “反修”战士

第08卷 (八) “不受欢迎的人”

第09卷 (九) 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 拓荒与呐喊:一个大学校长的教改历程 》 第4部分

第01卷 第十一章 教育改革的呐喊

第01卷 第十章 梦魂萦绕系教育

第01卷 第九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

第01卷 第八章 不了的化学情结

第01卷 第七章 生不愿封万户侯

第01卷 第六章 改革大潮涛头立

第01卷 第五章 拨乱反正当为先

第01卷 第四章 “黑炮手”劫后余生

第01卷 第十二章 我的人生三境界

摘要

永远的校长
  易中天
  前两年,我回武汉大学做讲座。互动时,无意间谈到了老校长刘道玉。我原本寻思,是不是应该做点说明。没想到,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让我感慨万千。如果没记错,刘道玉先生被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应该是在1988年。那时,这些80后、90后的学弟学妹,有的出生不久,有的还没出生。他们,怎么会对刘校长如此崇敬?要知道,二十多年的时光,足以将许多历史都洗磨得了无痕迹;何况“刘道玉”这个名字,还曾经是被刻意回避甚至封杀的。难道真如坊间所言,刘道玉已成为武大人心中“永远的校长”?
  也许是的,也许。
  我并不认为刘道玉是圣人。当然,他也不是伟人或完人。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冲在最前面的战士,有理想,有担当,也有失策,有失误。于是,他烟尘满面,伤痕累累,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跌倒又爬起来。
  战士是会赢得敬重的,哪怕是“受伤的战士”;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则要看他代表什么,面向何方。事实上,刘校长成为武汉大学抹不掉的记忆,中国教育绕不开的话题,并不因为他“一贯正确”,更不因为他“完美无瑕”,而仅仅因为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他,甚至只是这种精神的符号和象征。
  这种精神,就叫“改革”。
  改革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刘道玉毕生的事业。他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作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和“出头鸟”,登上舞台,走进历史的。从力促恢复高考制度,到推行各项教改措施,刘道玉谱写和演奏的一系列华彩乐章,主旋律都是“教育改革”。在那个春潮乍起的年代,这位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带领党政一班人,硬是把一个问题成堆积重难返的百年老校,建设成中国教育的“深圳特区”。
  这当然不是刘校长一个人的功劳,更不是他一个人的光荣,但一把手的作用却不可小看。当时,刘道玉的思想非常明确:既然中央已经决定,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那么,学校就应该“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大家都一门心思搞教学,搞科研,“极左思潮”就不再甚嚣尘上,“好斗分子”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