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学 - 中国 - 书籍 - 军事

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开

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开

楚云

点击量:422

试读量:0

购买量:0

分类:军事

字数:30

开本:16

更新时间:2017年12月04日

作者

+

目录

+

《 朝鲜战争内幕全公开 》 第1部分

第01卷 金日成秘访苏联中国 李承晚问

第02卷 杜勒斯巡察三八线 蔡炳德宏

第03卷 三八线上枪声急 布莱尔宫运筹

第04卷 杜鲁门令出兵台海 远东王赴汉

第05卷 金日成挥师南下 沃尔克退守釜

第06卷 周恩来礼赠金日成 远东王私

第07卷 沃尔克遣使求救 远东王定计反

第08卷 阿尔蒙夜袭仁川 沃尔克釜山脱

第09卷 请救兵朴宪永访华 决策难彭德

摘要

  前  言
  高丽六月起狼烟,贼兵如蚁扑阶前。户破堂危是古训,汉将高歌易水边。清川江畔枪声急,三八线上雪漫天。紧抱吴戈是豪迈,捷报乘风祭轩辕。
  这首仿古七言律诗,成稿于公元1950年12月间,出自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将军手笔。诗中高丽是地名古称,特指与中国东北三省仅一江之隔的朝鲜半岛。
  诗的前两句,是说公元1950年6月25日朝鲜突然发生内战,美国虽距朝鲜万里之遥,却恃强横加干涉,纠集英、法、土、澳、新、加、比、卢、菲、荷、希、泰、哥、南非及埃塞俄比亚等16国军队,打着联合国军旗号,杀入朝鲜,挫败胜利在望的朝鲜民主_-主义人民共和国军队,又越过三八线,渡临津江、大同江、清川江等大小数十条河流,直逼中朝界河鸭绿江,猛叩中国边疆大门。
  接下来两句,是借历史名典,叙说中国为何慨然起兵,赴朝鲜迎战。东邻有难,中华受逼,正所谓唇亡齿寒、户破堂危。志愿军百万将士,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援要求,满怀荆轲过易水的英雄气概,高唱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迎战美国虎狼之师,既解东邻困厄,又保本国东境安宁。
  末后四句,则叙志愿军入朝参战战况。志愿军一战云山,二战清川江,连战皆捷,把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百万虎狼之师打了个落花流水、鬼哭狼嚎,雪崩般向南溃逃。将士们又冒零下40度酷寒,雪夜穷追敌军残师,急进数百公里,一气将敌军赶回三八线以南,一战定乾坤。
  其时诗的作者正值而立不惑之间,久经战阵,文韬武略,正率领志愿军一支部队,先渡鸭绿江,而后渡清川江、大同江、临津江,衔尾向南穷追美军残师,直趋南北朝鲜之间的三八线。驻马峰巅,遥望三八线南北,见群山迤逦,绵延千里,雪飘冰封。公路上,山涧边,河滩中,漫山遍野都是联合国军遗弃的军车、坦克、枪械、营帐、食品、被服。一群群高鼻梁、凹眼睛、长腿多毛的异国战俘,由志愿军押送,解往北方。一队队志愿军将士昂首挺胸,携枪拖炮,向南急进。思及鸦片战争以来百余年间,堂堂中华,几亿同胞,一直任列强鱼肉,受尽折辱。如今志愿军出国鏖兵,一战雪尽前耻,不禁感慨万千,勾起诗兴,便仿唐宋诗风,吟就七言律诗一首,以表心志情怀。有志愿军战地记者,见这首诗风格清新,以实代虚,勾勒出一幅志愿军在朝鲜征战全图,便登载于志愿军战报,一时遍传军中。

  这首七言律诗虽然词风不俗,一字千钧,颇有韵味,但战争却是残酷的:朝鲜战争历时三十七个月,十多个国家直接参战,各方共伤亡军民过百万,耗费才物更难以计数。战争究竟因何发端?美国为何起兵干涉?中国志愿军为何跨江参战?又如何与打着联合国军旗号的美军争锋,大败有世界第一强国之称的美国?其中缘由,纷繁复杂,案中有案,有诸多难解之谜。本书作者有感于这首七言律诗,花数年时间,仔细研究了有关朝鲜战争的各国档案材料,对这段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往事有了不少新的认识。特作此书,以飨读者。


  免费试读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东濒日本海,西临黄海,南隔一道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半岛总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朝鲜战争爆发前,半岛居民总数2000余万。
  自朝鲜往北,左隔一条鸭绿江与中国辽宁省相邻;右隔一条图们江与中国吉林省相望。鸭绿江源于有百川源头之称的白头山南麓,自东北而西南,长流800余公里,归之于黄海。图们江源于白头山东南麓,与鸭绿江反向而流,自西南而东北,长流500余公里,归之于日本海。两江源头之间的分水岭上,有世人皆知的白头山天池。自天池南去,摩天岭南北迤逦,划开两江水线,架成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天然陆桥。中朝国界自东北而西南,贯通两江并一陆桥,全长约1500公里。
  朝鲜半岛古代出现过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封建小国,分治古朝鲜国。公元10世纪初建立王氏高丽,定都开城,渐次统一半岛。继后而起的李氏王朝,取代高丽王朝统治,定都汉城,并仿中国唐朝长安大明宫风格,在汉城兴修高丽宫,飞檐斗拱,十分华丽。李朝历二十六代国君,是古朝鲜盛世。往后,朝鲜国势日衰。1897年,李氏王朝改国号大韩。1910年,朝鲜被日本吞并,从此由日人统治,沦为亡国奴。
  公元1945年,日本因多行不义,接踵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引起国际公愤,成为众矢之的,惨遭溃败,只得宣布无条件投降,并退出朝鲜。美国与苏联相约以朝鲜半岛中部的北纬38度线为界,各出兵从日本人手中解放朝鲜。美国占三八线以南地域,前苏联占三八线以北地域,并相约待时机成熟,再建立统一的朝鲜国家。
  此后不久,冷战爆发,美苏对立,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分别建成一南一北两个并立政权,北部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大韩民国,两个政权制度不一,分别得到美、苏支持,且两方面皆自认为是朝鲜正统,有权利统一对方。由此争斗不止,直至朝鲜战争爆发。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定都平壤。平壤城初建于公元前1122年,曾为古高丽王国首都。迄今城内仍有古高丽王国遗留的古城墙城门、亭台楼阁、佛寺庙宇。大同江从有朝鲜屋脊之称的狼林山麓流出,自东北而西南,沿途汇集宁江、南江、普通江并30条大小江河,长流400公里,穿平壤城区,直奔黄海。
  出平壤城,沿大同江西去20公里,是大同江与普通江合流处。其间有一小村,村名万景台。村落不大,周围群峰环绕,翠盖遮天蔽日,更有万景峰高耸入云,倒映大同江水,碧水青山,景色万千。这就是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将军的故乡。
  公元1912年4月15日,逢春汛,大同江两岸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大同江水与普通江水相撞,巨浪滔天,轰鸣声盖过雷声。在这雷雨之夜,万景台一个金姓的佃农之家降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金成柱。
  金成柱少时家贫,放牛打柴,捕鱼采菇,凡农家子弟幼时之苦无不一一领受。但有一条,其人异常机警,游泳爬树,攀崖登山,皆是好手,读书更能过目不忘。稍长,举家迁往中国吉林省谋生,金成柱则人中国吉林某中学求学,不但学朝文,也学汉语。熟知中国语言、文化、生活习俗。
  那时,朝鲜已沦为日本殖民地。未久,中国东北也被日本侵略军占领。
  金成柱眼见中国关内外遍燃抗日烽火,东北抗日联军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屡屡重创日军,深受鼓舞。便动员旅居中国的朝鲜爱国志士,组成抗日游击队,树起朝鲜人武装抗日大旗,在中国长白山密林中转战,与日军周旋。因其每与日寇斗争,不但英勇,而且智计百出,遂被人誉称为金一星,后来又自改名金日成。
  公元1937年,金日成率游击队由长白山游击基地出发,一夜急进百余里,袭占日军据点普天堡,取得朝鲜抗日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后来金日成又旅居前苏联,率朝鲜爱国志士参加苏联红军,组成红军朝鲜支队,任支队司令官,投入前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1945年秋,日寇战败投降,苏联红军依据与美国约定,出兵朝鲜北方。
  金日成率朝鲜支队,随苏联红军杀回朝鲜,在红军帮助下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半壁朝鲜,又于公元1949年9月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定都平壤,并出任共和国首相。同时,以归国的朝鲜支队为基于,建立朝鲜人民军,任人民军总司令官。
  共和国成立不久,亚洲时局接踵剧变。先是公元1949年10月,中国革命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京。翌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在亚洲只以确保日本、菲律宾军事阵地为限。2月,中国与苏联订立军事同盟互助条约。
  亚洲时局的变化,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面不少人认为实现朝鲜统一的时机已到,主张为国家统一做准备。但李承晚政权有美国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要实现国家统一,需要争取中国与苏联的理解与支持。
  在此情况下,金日成轻装简从,于1950年春乘专列沿西伯利亚大铁路秘访苏联,就统一朝鲜问题与苏联商谈。
  苏联乃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地跨欧亚两大洲,南部与中国东北、新疆相邻,东南部隔图们江口与朝鲜相望。苏联拥有土地220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一,有居民2亿。早先,其国由沙皇统治。公元1917年,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奉行社会主义制度。
  列宁仙逝后,由斯大林继位,总揽党、政、军事务。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成为世界两强之一,拥兵400万,促成欧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东德意志、阿尔巴尼亚、蒙古等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金日成抵苏联首都莫斯科后,连日与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兼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密谈,说明南进统一意图。
  斯大林生于公元1879年,参加过十月革命、苏联反干涉战争。后来领导前苏联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又领导苏联进行了四年卫国战争,打败德国法西斯1000万陆军,雄武绝代、精明过人。听罢金日成说明来意,斯大林并未明确表态。
  当时,南北力量对比对北方有利。李承晚军队计有10万陆军,编为8个师、23个团,士兵多为强征来的农村青年,缺少训练。军官多是日本统治时期的警察、伪军,缺乏实战经验,且没有坦克、飞机、重炮等重装备,只有步枪、机关枪、小炮等轻武器。而人民军有10余万人,不少官兵曾经历过对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中国解放战争,屡经战阵,可以一当十,且有不少苏制重型武器,如T-34坦克等。
  P2-4

      书摘插图

朝鲜战争朝鲜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