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学 - 中国 - 书籍 - 伦理

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道德

李泽厚

点击量:226

试读量:0

购买量:0

分类:伦理

字数:0

开本:32

更新时间:2017年12月18日

作者

+
李泽厚,祖籍湖南长沙,生于1930年6月。著名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在1956年的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向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挑战,提出了美感二重性、美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等独到见解,成为名杨一时的青年美学家。十年动乱中曾 被下放到干校劳动,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研究康德,写出了《批判哲学的批判》。1981年出版的《美的历程》对中国古典文艺进行一次美的巡礼,获得很大成 功。近年在中国思想史研究方面多有创见,论文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和《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影响较大。他宣称:不写50年前可写的书。不写50年后可写的 书,这种治学态度引起较大反响。此外还主编了“美学译文丛书”和 《中国美学史》等。

目录

+

摘要

第一课:从与桑德尔的异同谈起

一、开场

郁振华(主持):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各位同学,我们盼望已久、准备已久的李泽厚先生伦理学讨论班现在就开始了。刚才到这个会场,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学习“情本体”学说的人,难免会有些感慨。我想起1985年的时候,李先生到华东师大来,那时候我是华东师大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关于那个秋天的下午,我的记忆是:一路狂奔。一开始的时候,会场安排在办公楼小礼堂,大家都知道,那是很小的一个地方。一会儿会场就挤满了人,很多人在外面进不来。所以,当时组织者马上就安排转移会场,转到科学会堂,到了科学会堂,我们刚坐下来,又挤满了,那么多人在外面,走道里都站满了人,根本没法进行。最后,组织者又决定转到大礼堂。当时我们年轻,是大一的学生,就狂奔,奔过去要占一个位置。1985年的秋天,是那样一个场景。我记的很清楚,那次李先生是和庞朴先生一道来的。因为当时正好是文化热,讨论了很多的文化问题。差不多三十年过去了,今天又是这样一个场面。我感到,三十年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有些东西似乎没变,比如李先生无与伦比的影响力。还有就是,在华东师大这样的优雅学府中,师生们对学问的敬意,对真理的事业的热情,三十年来也没有变。这个讨论班不是李先生给我们做讲演,而是他给我们提供文本,我们在这里平等地跟他探讨。李先生的思想体大虑精,涉及很多方面,大家在读他的书的过程中有很多想法,希望跟他交流。梁启超先生说自己的文章笔端总带感情,我觉得李先生的文字总带着一种青春的色泽,所以对年轻人来说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在正式开始之前,我要说一个事情:为了组织安排这个讨论班,我们的童世骏教授、杨国荣教授、茅海建教授、朱志荣教授、方媛书记和陈赟教授都做了大量工作,让我们感谢他们。当然,我们最要感谢的是李先生本人,感谢他不远万里从美国飞回来,回到祖国,跟我们一道来展开这一系列的讨论。各位同学,各位同仁,让我们热烈欢迎李泽厚先生。(掌声)我今天的角色是做李先生的助教,这对我来说是无上的荣誉。好,下面我们就开始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