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学 - 中国 - 书籍 - 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

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

李银河

点击量:252

试读量:0

购买量:0

分类:美学

字数:0

开本:16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6日

作者

+
李银河,当代中国*影响力知识分子、著名社会学家,自由主义代表学者。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影响的人物之一。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30人”。 2012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后,隐居乡间、海滨,专心读书写作,近年先后出版 “心灵散文”系列:《我的生命哲学》《我的心灵阅读》《我的社会观察》和《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等。

目录

+

《 享受人生:我的生命美学 》 第1部分

第01卷 迟到的扫墓

第02卷 超凡脱俗的爱

第03卷 纯粹的精神之爱

第04卷 再谈纯净的精神恋爱

第05卷 拿自己做个实验

第06卷 爱是双刃剑

第07卷 灵魂伴侣

第08卷 肉欲问题

第09卷 大爱小爱最好兼备

第10卷 抽象之爱

第11卷 隐秘的爱情

第12卷 恋爱游戏

第13卷 爱究竟是不是自然的?

第14卷 汹涌澎湃

第15卷 意义

第16卷 要不要保持激情

第17卷 爱的深沉

第18卷 情人节有感:爱是最佳存在方式

第19卷 欲望

摘要

  作者退休后,定居海滨小城,每日闭门谢客,静心读书思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形成这部作品。主要倡导超然、豁达、淡泊名利、追求、快乐的精神,大学问家写给自己的小散文,从容不迫,对忙碌的现代都市人也有所启发。

  世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写作。这首先是人类已经可以将很少精力用于维生的产物,很多人已经变得穷极无聊,所以写作。有一次我受一个读书俱乐部之邀去深圳,遇到当地某区作协的人,他告诉我说,仅仅这个区注册的写作者就有几千人。……我的写作很可能在他人看来不是个东西,但是那是我的生命,我的时间,我的痛苦,我的快乐。我早已乐在其中,这就足够了。

  叔本华的“钟摆理论”在说,大多数人在需求未得满足时陷入痛苦,在需求已得满足时陷入无聊,人生就在这痛苦与无聊的两端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在一切物质需求已得满足的境况中,能够继续自己对于爱与美的不懈追求,终身不必陷入无聊境地,这是对人的一个极大挑战。我面对这一挑战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决心将全部身心浸淫在对爱与美的狂热追求之中,并把这一激情保持终身。

在线试读:

  纯粹的精神之爱

  纯粹的精神之爱是可能的吗?的确是可能的。它完全在想象之中,完全在精神领域,完全在灵魂之间,完全抽象。

  其实,爱原本就是人的一种感觉,是在人的内心发生的一种浓烈的情愫,虽然有肉体的诱因,但是它基本上是一种精神活动。当现实中完全没有可能实现时,它退回到精神领域,成为一种灵魂的对话,或者心灵的游戏。当事人会感到它是一个超级好玩的游

  戏,充满了高尚的情愫和纯洁的激情。

  世上很少有人能够玩这种游戏。原因有二:一,大多数激情之爱都是可以实现的,所以变成了现实中的游戏,物质的游戏,肉身的游戏;二,没有实现可能的激情之爱大都变成了玩火,一个充满了火药味的炸弹,一遇到现实的捻子就会爆炸,造成现实的伤

  纯粹的精神之爱害,比如毁灭婚姻,伤害家庭。因此,它只能是少之又少的人们能

  玩得起的游戏。如果说浪漫激情的发生本已是低概率事件,精神游戏就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这个游戏是多么好玩啊。没有玩过的人无缘感受其中的乐趣,只能在梦中体验。

  它最好玩之处在于没有界限。现实中的游戏有很多拘束是无法超越的,比如养家活口的责任,人际关系的规则,吃喝拉撒,柴米油盐,处处掣肘,步步受限。更不必说美丑妍媸、年龄性别这些肉体因素的限制。而精神之爱却可以超脱于所有这些现实的界限,因为它最终不过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而已。

  它的好玩之处还在于强烈程度。在现实当中,事情一定有度,超过了这个度好事就变坏事,性亦如此,所以中国古代性文化特别强调节制,古希腊性文化当中,节制也是美德,而且把它视为保护自身的措施。就连口味最重的受虐狂也只能承受某种程度的虐待,超过了就造成伤害。而精神游戏却可以随心所欲,想强则强,想弱则弱,想有多强烈就可以有多强烈。就像一个受虐狂,在现实中绝对不能忍受皮肤破裂程度的疼痛,但是在精神游戏中却可以泰然承受。

  此外,它的好玩之处在于纯粹。不是说现实的、肉体的游戏就不纯粹了,只是它必定伴随着许多琐碎的事情,人性中不可避免的污浊和不完美。记得《欲望都市》中那个女专栏作家跟女友透露她有一次在床上放屁了,她很尴尬,她知道男友一定也很尴尬。在精神游戏中就可以完全回避这些人身或人性中的缺点,只把自身最美好的东西呈现给对方,与对方分享,所以精神游戏比物质游戏更加纯粹。

  如果此生有幸能够遇到这样好玩的人,这样好玩的游戏,一定要好好玩,玩得越久越好。

  大爱小爱最好兼备

  爱可以分为大爱和小爱,大爱是博爱,小爱是情爱;大爱是爱众人,小爱是爱一人;大爱是抽象的,小爱是具体的。

  大爱是爱世界,爱众生,爱生命。就像特蕾莎修女那样,就像雷锋那样,就像得道高僧那样。他们虽然也做具体的事,接触具体的人,但是他们的情感是抽象的,比如特蕾莎修女在医院照顾病人,雷锋在火车上为人送水,高僧在山上普度众生。

  小爱是爱一个具体的人,从心底喜欢他,爱他,思念他,喜欢他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眷恋他的身体,他的灵魂。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激情,烈火一样的激情,洪水一样的激情,猛兽一样的激情,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像安娜?卡列尼娜与渥伦

  斯基,像梁山伯与祝英台。

  人生的最佳状态是大爱小爱兼备,既抽象地爱着世人,也有具体的爱恋之人;大爱或小爱只得其一者次之;最差的是二者均无。第一种人是幸福的人;第二种人是快乐的人;第三种人是可怜的人。

  汹涌澎湃

  当爱来临时,人所感到的是一种汹涌澎湃的激情,它竟像泛滥的洪水,要冲决一切堤坝,摧枯拉朽,飞流直下。

  人会常常感到,泪水淹没胸口。据说人体70%的成分都是液体,在一时间竟会觉得人体70%的成分都是泪水。要担心它喷涌而出,把自己淹没。人们细细体味,细细把玩这感觉,虽然苦涩至极,但是不无甜蜜。

  有时,这激情无法在现实中实现,那就只有让它升华至文学艺术之中,那里难道不是它最好的宣泄口吗?诗歌,小说,都是它最佳的宣泄渠道。既然这激情无法在现实中实现,就让它升入艺术的殿堂吧。爱的激情指向孕育生命,既然无法在现实中孕育生命,就让它在艺术中孕育生命吧。许多艺术家不是爱把他们的作品喻为孩子吗?好像那不是一篇小说,一首诗,一张画,一首歌,而是他们的激情孕育出来的孩子。

  但是激情并不总是好事,激情犯罪就不必说了,激情之爱也并不总是正面的效果。如果实现则无问题,万一无法实现,激情之爱会变成具有杀伤力的力量,或者伤人,或者伤己。因为激情使人处于非理性状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激情是双刃剑,它令生命快乐,亦令生命痛苦。处于激情中的人生是最有趣的,最有色彩的。如果有可能,愿意终生保持。

  意 义

  生命虽然从宏观看没有意义,但是从微观看却汹涌着各种各样的意义。其中最有意义的不是荣华富贵,不是声名显赫,而是爱。在爱面前,其他的一切不得不黯然失色。

  在芸芸众生中,有的生命精彩纷呈,有的生命暗淡无光;有的生命浓郁激烈,有的生命清汤寡水。从宏观看,二者无甚大异;在微观上,给自身的感觉却大不相同。成功的精彩的人生给个人的感觉比失败的平庸的人生要好得多,因为社会的承认,因为人们的

  尊重,因为他人的赞赏,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无法与爱给人带来的愉悦相比。

  当张兆和答应了沈从文,他感觉到的狂喜应当超过他任何一篇小说的发表;当徐志摩爱上了陆小曼,他写出了最动人的诗篇;当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了,仇恨为之消弭,天地为之变色。所以,对每一个人来说,陷入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经验,带来的是最为美妙的存在感。

  万一有幸遭遇爱情,愿终生沉溺其中。

  要不要保持激情

  常常能够感觉到生存的愉悦感,早上睡到自然醒,没有着急要去做的事,没有非做不可的事,没有一定要得到的东西,没有满足不了的欲望。我的存在,像一只小动物,像一棵树,像一块岩石,像风,像云,像明媚的阳光,又像深邃的夜。

  然而,当人知道日后的生活是恒定的,不再有意外的好事也不再有意外的坏事之时,就难免会感到无聊,正是叔本华所说的无聊。这时,一方面感到安全,另一方面却感到味同嚼蜡。我想,那些去做蹦极跳伞之类冒险事情的人们,那些参加144公里铁人三项赛而又明知不能拿到名次的人们,可能都是深刻感觉到这种无聊的人。

  在没有满足不了的欲望的时候,很难保持激情。因为激情来自欲望。无论是希望得到金钱、权力,还是名望,以及爱情与性。当所有的欲望都消失了的时候,如何还能有生活的激情和做事的冲动?

  总是处于激情状态的人都不是寻常人,不是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伟大的科学家,最不济也是一个伟大的情人。毕加索一生创作了37000多幅画,潘玉良一生创作了4000余件艺术品,尼采写书把自己写进了精神病院,叔本华因为邻居的噪音影响写作跟邻居打架而几乎惹上刑事官司,这都是明显地处于激情状态的人才能做出的事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少年维特为爱自杀,更是典型的激情之举。

  人很难长久保持激情,即使是最浪漫的爱情也最终转变为平淡的亲情和友情,只有一种例外的情况:未实现的爱情。它会使激情状态保持很长时间。以此类推,那些对某事长久怀有激情的人,必定像爱某人那样爱上了美,而他们心中的美永远在远处召唤着他,令他一直追逐,仿佛可望而不可即的爱人,美艳不可方物。这种追逐使他们终身保持了激情。

  爱的深沉

  爱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它越是受挫,就越是执着;越是难以实现,就越是深沉。就像在蚌肉中慢慢生成的珍珠,在深深的海底,从蚌的一天又一天对沙子的咀嚼和消化中,珍珠质一点点地渗出,积聚,变得越来越晶莹纯净,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品。

  如果爱很快成为现实,目标实现,就像被捕捞出水的蚌肉,虽然温软甜蜜,却绝不会再有珍珠生成。即使原本有过生成珍珠的最初的元素,但是最终也很难真正生成珍珠。

  我的爱就是这样一枚深藏在海底的蚌,它执着地不眠不休地品尝着痛苦的滋味,天天受着砂砾的折磨,天天浸泡在咸咸的眼泪般的海水之中,蕴育着那颗心中的珍珠苗,最终成就一枚圆润晶莹的珍珠。它就是我生活的结晶,我心中之爱的结晶,我心中之美的结晶。

  论爱之故意

  爱情有时是突然间发生的,有时是故意进入的。而多数爱情两者兼备:如果不是一直的期待,爱情也不会突然发生;一旦发生,爱情的持续有故意的成分。

  当迷恋发生时,像醉酒,像在雾中,对象的本质被虚构,被歪曲,被美化,被遮蔽。一旦清醒过来,一旦来到光天化日之下,对象的真实状况显现,迷恋就结束了。如果继续沉溺,必定有故意的成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要是吃五谷杂粮的血肉之躯,完美是谈不上的,这一点,人只要没有喝醉,只要不是耽于雾中,就会看得清楚。但是,爱需要完美,至少在想象之中,所以就有了故意忽略对象缺点和不完美之处的倾向,从而进入非理性状态,甚至进入福柯爱研究的“谵妄”状态。

  人生的大多数时间,理性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也不妨让非理性偶尔放纵一下,也就是说,偶尔的疯狂能够使得生命比较容易忍受。如果人一直清醒,清醒到死,也是很乏味的。

  论爱与自由的关系

  只有能够掌控自己的思维和情绪,才能获得自由。只要有失控的地方,只要有由身不由己的地方,只要还留在必然王国,就没有自由。

  人的自由,来自肉身的独立和精神的独立。最典型的不自由状态是奴役状态和监禁状态。人身为奴隶,或者身为囚徒,丧失了人身自由,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社会的规训也是一种变相的奴役和监禁,自觉或不自觉的遵从使人部分地丧失自由。

  使人丧失自由的不仅有来自负面的规训的力量,也有来自正面的自愿为奴的冲动,例如激情之爱。爱有时就是失控,就是身不由己,因此就丧失了自由。

  而人往往还对这种不自由甘之如饴。爱的奴役具有肉身奴役的一切特征,比如屈从,比如心的囚禁,比如心的受虐。与真正的奴役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它是人自愿陷入其中的,并且从这不自由中得到归属的甜蜜感觉。

  爱与自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只有在双方都爱上的时刻,爱与自由才可兼得。因为在这种情形之下,心无旁骛,完全沉浸在爱之中,只愿意与对方交往,并无他求。可是一旦对第三人产生感觉,自己所处的不自由状态就立即显现出来。

  要想爱与自由兼得,有两个途径:一是将现实之爱改变为精神之爱;二是将现实的一对一之爱改变为开放式的爱。前者由于不会干预现实生活和现实关系,所以可以自由自在;后者则由于不害怕影响到现实关系,而可以随心所欲。

  吾喜自由,更喜爱情,衷心期望鱼与熊掌兼得。

我的生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