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文明史 > 李承晚
李承晚 |
李承晚(韩语:이승만,1875年—1965年),韩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独立运动家,大韩民国首任总统。

原名承龙,号雩南,本贯全州李氏,生于黄海道平山郡。早年研习汉学,科举屡试不第,1894年进入培材学堂(后来的培材大学)就读,后参与独立协会运动,1899年被大韩帝国政府逮捕判刑。1904年获赦,并作为高宗皇帝李熙的密使出使美国。1905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学位,1910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与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并投身韩国独立运动。
李承晚在美国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并标榜外交独立路线,企图通过外交活动、仰赖美国等列强的干涉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未果,提出了饱受争议的委任统治案,同年当选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总统,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的外交活动中再次失败,其活动陷入消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再度活跃,日本投降后回到南朝鲜,作为右翼势力领袖展开反托管运动,主张南部单独建国。1948年,李承晚在美国的支持下当选总统,于8月15日宣布成立大韩民国。
此后李承晚连续3届当选总统,并先后成为国民党和自由党的首脑。他对内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严厉镇压共产主义者为代表的左翼势力,同时为保住个人权力,两度强行修改宪法,践踏民主制度。对外依赖美援,坚持武力北进,拒绝与日本建交。1960年,在他第四次出任总统时,发生四一九革命,他的统治被民众推翻。李承晚被迫辞职并亡命美国夏威夷,5年后死在那里,享年90岁。
为政举措
政治方面
李承晚大力鼓吹“单选单政”的主张,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大韩民国。李承晚建国后首先面临法统问题,按理说他应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但因为他曾被临时政府罢黜总统的不光彩经历,他否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合法性,而宣称大韩民国继承自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之前的汉城政府,然后是他的欧美委员部维持汉城政府的法统。如此一来,他就彻底得罪了金九等临政派。在他统治时期,各种宣传物也对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讳莫如深。直到李承晚倒台后,韩国才承认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并奉其为法统。
李承晚虽标榜民主自由,却行专制独裁之实。首先表现在他的反共政策,李承晚对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左翼势力实行无条件镇压,并诉诸法制化,1948年11月,李承晚政权出台《国家保安法》,该法成为李承晚肃清异己的工具,频频逮捕国会议员;1958年11月,李承晚的亲信李起鹏亲自率警察强迫国会通过《新国家保安法》,该法规定凡是反对李承晚的个人或团体,均视为反政府嫌疑,最高可处死刑;国家机密和情报的概念扩大至军事以外的社会各方面;诽谤总统者以不敬罪处10年徒刑。如此一来,李承晚借反共之名将韩国变为到处抓人的警察国家。其次,他发挥权术,牢牢把住个人权力,他善于操纵政党,麾下还有各种右翼青年团体,用以维护统治。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官员均由李承晚任命。他用人的标准是“忠诚”,他害怕下级威信升高而影响他的权力,所以频繁地更换官员,在他执政12年时间内先后有200多个内阁成员,平均每人只干了不到11个月。在他的独裁统治下,韩国官场贿赂公行,裙带成风。第三,他为了保住权力,两度强行修改宪法,即1952年的“拔萃改宪案”和1954年的“四舍五入改宪案”,公然践踏民主制度。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也被限制,各种笔祸事件层出不穷,又在1958年1月1日与民主党和政友会两个在野党达成协议,规定禁止新闻发表有利于在野党的批判,从而换取李承晚政权不动员警察干预选举的承诺,引发新闻界的轩然大波。
李承晚亦制造个人崇拜。在自由党的运作下,宣传他是“反共英雄”、”自由明星”的海报铺天盖地,他的铜像被建起,《我们总统之歌》、《独立协会与青年李承晚》等歌颂他的文艺作品相继问世。但远不如朝鲜对金日成的崇拜。此外他在1957年收亲信李起鹏之子李康石为养子,并让他入读首尔大学,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盛传李承晚将立李康石为接班人。后来李康石迫于压力从首尔大学退学并参军,四一九革命爆发后杀光全家后自杀。
经济方面
李承晚时期不重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他的政策是先统一再建设、不统一不建设。李承晚政权宣称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实际上却通过朝鲜战争树立了统制经济,使国家成为韩国经济生活的主导力量。李承晚时期的经济主要依赖美国的援助,整个50年代,韩国国家财政的50%来自美援。特别是朝鲜战争后,美国加大了对韩国的援助力度,从1953年到1960年,美国给予韩国经济援助17.45亿美元,外加联合国韩国复兴署援助的1.2亿美元。李承晚坐拥美国巨额援助,却不好好利用,一心要武力北进。李承晚时期还兴起了大量财阀,整个韩国成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市场,李承晚的选举仰仗泰昌、金星、东洋等七大企业的政治献金,而这些财阀又得到李承晚政权的扶植,中小企业则纷纷倒闭,失业率猛增。由于美国援助粮食导致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间出现剪刀差,使韩国农业亦遭受沉重打击。李承晚统治后期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总之,李承晚时期的韩国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死亡线边缘挣扎。李承晚倒台的1960年,韩国人均gdp仅82美元,只有朝鲜的1/3,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不过,李承晚的经济政策并非毫无建树。在朝鲜战争前,李承晚政权于1949年6月出台《农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此次农地改革乃是继承美军政时期的政策,将土地有偿分配给农民。农地改革缓解了韩国农村的社会矛盾,极大削弱了地主制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并为韩国的工业化铺平道路。李承晚政权后期还曾制定了“经济开发三年计划(1960—1962)”,并在四一九革命爆发前夕的1960年4月15日被国会通过。这一计划虽未付诸实施,但也是韩国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经济发展计划,值得肯定。
外交方面
李承晚推行依赖美国的一边倒外交,在朝鲜战争后即确立韩美同盟,允许驻韩美军长期存在,依赖美国军事与经济援助。李承晚为了实现“北进统一”的最高命题,以弱势为筹码,屡屡通过外交讹诈、不断威胁,在停战谈判、韩美同盟、日内瓦会议、经济政策争端等问题处理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有利于韩国的政策结果,而将美国政府置于两难境地。
在对华关系上,李承晚与中华民国关系友好,他曾于1947年访华,并在1953年访台。1949年1月与中华民国建交。李承晚对华外交最重要的事件就是1949年8月与蒋介石的会晤。李承晚为了拖住美援,力主缔结韩、台、菲主导的反共的“太平洋协定”,为此邀请蒋介石来韩国镇海会谈,双方发表了反共声明。但台韩看似同仇敌忾,实则同床异梦,蒋介石希望在韩国开辟反共第二战场,韩国虽同意设空军基地,但不想卷入国共内战,只希望借助国民党的飞机威慑朝鲜。所以台韩合作很快就不了了之。
在与日本关系方面,李承晚一方面在国内任用日治时期的对日协力者,对肃清亲日派持消极态度,另一方面则标榜反日,在国内强化反日意识形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当时美国主张韩日尽快建立外交关系,以求两国经济合作、实现双赢,李承晚也在美国的敦促下恢复韩日贸易,启动对日谈判,并曾在1953年1月亲赴日本。但韩日关系未见好转,李承晚政权在1952年1月公布了一条海上界线,禁止日本渔民进入该线捕鱼,俗称李承晚线,该线公布后,许多日本渔民被韩国抓走。此外,不少在日朝鲜人在日本政府的允许下回归朝鲜,亦使李承晚政权气急败坏,多次叫嚣阻止“同胞北送”,曾派特务到日本制造了“新潟日赤中心爆炸未遂事件”。总而言之,在李承晚时期,对日关系未取得进展。
轶事典故
身世相关
李承晚是朝鲜王朝让宁大君的后裔,但他本人并不张扬这点。他统治韩国后,给其美国顾问奥利华的信中拜托不要提及他的祖先背景,因为这很有可能给其政敌以他要恢复君主专制的把柄。事实上他对朝鲜王室态度也不好,拒绝滞留日本的李垠回国,并赶走纯贞孝皇后,将皇宫充公。
反对暗杀

韩国独立运动中的暗杀事件时有发生,李承晚对此坚决反对。1908年,韩国人田明云、张仁焕追到美国旧金山,刺杀了在《乙巳条约》中为虎作伥的美国顾问斯蒂芬,在美国法庭审判田张二人时,李承晚被邀请为翻译,但被他拒绝;1909年安重根在哈尔滨击毙伊藤博文,李承晚亦持批判态度。他认为杀死西奥多·罗斯福的朋友斯蒂芬及深受西方尊敬的伊藤博文恶化了美国人对韩国的认识,怀疑韩民族为过激派,从而不利于韩国独立运动。后来他甚至因为李奉昌和尹奉吉的义举而向临时政府抗议,而他的一贯主张则是通过外交手段获得独立。
四舍五入
李承晚在1952年釜山政治风波中尝到了强行改宪的甜头,1954年故技重施,推出了强化总统权力、废止总统连任的又一个改宪案。李承晚及自由党的如意算盘是通过这个改宪案使李承晚做总统到死,然后由自由党的副总统继任。该案于1954年11月18日在国会投票表决,203名议员除1人缺席外,赞成135票,弃权6票,无效1票。由于差一票达到2/3多数,改宪案被国会否决。李起鹏等自由党干部垂头丧气地跑到景武台总统府研究对策,李承晚说:“被否决?不,诸位!135票不是足够法定票数么?希望无论如何,一定要采取断然行动,重新宣布议案通过。”自由党经过彻夜讨论,想出一个办法,即203名议员的三分之二是135.33票,按数学的四舍五入法应作135票,强行通过了改宪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四舍五入改宪案”。
历史评价
韩国
在李承晚统治时期(大韩民国第一共和国),对他基本都是正面评价,其亲信尹致映更是把他捧为“国父”。但亦有曹奉岩在《东亚日报》发表公开信,谴责李承晚不择手段维持权力、罔顾人民死活。另外,当时对他的宣传都以独立协会时期为主,而对他在韩国独立运动期间则活动则往往一笔带过。
美国
李承晚对美国而言是“价值与负担”的矛盾体,一方面他有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军事及意识形态价值,另一方面因为其独裁统治给美国道德负担,其武力北进给美国以战略负担。因此美国人对他评价很微妙,比如释俘事件时负责与李承晚交涉的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罗伯逊评价李承晚不但是个老谋深算、机智灵活的谈判高手,而且十分情绪化、不可理喻和难以琢磨,完全可能引领他的国家走向民族自杀。
中国、朝鲜
中国和朝鲜这两个社会主义国家对李承晚持全盘否定态度。他在抗美援朝时以“美李匪帮”、“李承晚傀儡集团”闻名于中国。1951年曾出版名为《朝鲜卖国贼李承晚》的书,改革开放后,虽不提他卖国,但在中国仍是负面形象,如学者张琏瑰认为李承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封建余孽,是十足的帝王主义者”,为人专横残暴、刻薄寡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朝鲜将李承晚与历史上的李成桂、李完用以及后来的李明博等均视为李氏家族所产的特大型卖国逆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