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文明史 > 西汉(前202—8)
西汉(前202—8) |
西汉(前202年—8年12月),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政治
西汉在诸多制度上承袭了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史称文景之治。
汉承秦制,“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到了汉惠帝、吕后时期分为左右丞相,汉文帝二年“复置一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其职权大抵如陈平所言:“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抚百姓,使卿大夫各任其职焉。”宰相的具体权力分为五个方面:选官权、督察百官并有一定的执法权、上计考课权、总领朝议与奏事权、封驳与谏诤权。
汉武帝时期,出于加强皇权、弱化相权的目的,设立内朝逐步对相权进行削弱,并通过频繁更换宰相以及以细事诛杀宰相来加强皇权、树立自身对中央政权的控制。
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8年12月,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军事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西汉建立了比秦朝更为完备的武装力量。西汉前期是实行征兵制,以正卒两支来守卫京师。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归卫尉率领;另一支为北军,保卫京师,归中尉率领。两支各有两万人。武帝时,各减至一万人。正卒一年一轮换,不利于保卫京师。武帝着手组建职业兵为侍从军和禁卫军。
经济
西汉时期牛耕和铁器的使用非常普遍,手工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纺织业和瓷器制作发达。西汉是中国古代商业非常发达的一个朝代,国家的稳定和交通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仅国内贸易,而且对外贸易也非常发达。通过丝绸之路西汉甚至与古罗马、印度等国家有间接的贸易关系。
文化
春秋战国时代有所谓“儒墨道法”,即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但自行法家之法的秦朝亡国后,汉朝有鉴秦亡经验,乃先用道家之法治国,是为黄老之术。直到汉武帝时,思想上已有大改变,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儒学深深影响中国文化之始。
西汉时期宗教本意在于强化君权,但在方士的影响下,汉武帝时期的宗教大典其功能在于追求一己成仙。经过儒生的不断努力,通过改变祭祀地点、仪式与主神等方式,才在西汉末期使国家宗教政治伦理化,并恢复了其世俗性功能,从此,封建王朝的国家宗教才成为维护统治为主要目的的宗教工具。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民族
汉武帝时期,击败匈奴,远征西域大宛,收服两越,通西南夷,东灭朝鲜,后来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正是从西汉开始,奠定了中华的版图疆域。
汉初,由于经济急待恢复,政权尚未巩固,刘邦只好采取“和亲”的办法,把汉室公主嫁给单于,还送去大批的丝绸、粮食、酒等。但是和亲政策,并不能阻挡匈奴的掠夺。
文、景时期,虽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为抵御匈奴的侵扰,也作了些防备工作。如汉文帝改革了边防军轮换制度,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移民“实边”。还大力提倡养马,准备对匈奴进行反击。霍去病西征打败匈奴,使匈奴单于进行和亲。
外交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罙、犁轩及诸旁国。开拓了链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今天的埃及亚利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国家。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西汉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深刻,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都接受汉文化的影响。